國家獎學金獲得者,成功申請2項專利,作為主要負責人完成6項課題,參與申報2項國家重點研發項目、3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共發表6篇SCI論文……這是中國藥科大學2023屆碩士畢業生吳鵬程的“戰績”,豐碩的科研成果使他在同輩中脫穎而出,以綜合考核第三的優異成績順利成為清華大學的學術博士研究生。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一切機會總是留給事先有充分準備和規劃的人。”這既是吳鵬程總結出的學習經驗,也是他取得這些驕人成果的重要原因。
為了確定適合自己研究的目標領域,吳鵬程在正式入學前三個多月就開始大量閱讀各方面的英文文獻,每周至少完成3-5篇英文文獻的研讀對于他而言就是家常便飯。
“要想找到自己真正喜愛的領域并全身心投入研究,首先一定要提前廣泛涉獵不同的研究領域,光靠運氣、坐享其成是絕對行不通的。”吳鵬程告訴記者,這便是自己入學前的“預”。
碩士研究生短短三年不到的時間里,吳鵬程取得了傲人的學術成就:研一期間完成第一項課題,研二就在學科頂尖期刊上以獨立第一作者發表了首篇英文文章,完成了2項專利申請……豐碩的科研成果正是他順利申請成為清華大學學術博士研究生的關鍵支撐與硬核力量。
吳鵬程坦言,“研二快結束時,我就已經開始聯系自己的意向導師,并提前了解清華大學的‘四方聯合’項目。”
面對即將開啟的人生新階段,吳鵬程也同樣為自己做好了攻讀博士學位期間的“預”,他說:“三人行,必有我師。在博士學習期間,我將時刻保持著一顆好奇心,以謙虛、嚴謹的科研態度,抓住每一個提升自己的機會,努力讓自己博士階段的學習、生活更加充實,更加富有意義。”
吳鵬程在實驗室
“創新型人才自主培養”是學霸的養成秘訣
吳鵬程表示,學校“創新沉浸式師生雙選模式”的培養理念幫助他樹立了良好的藥學整體觀,同時也助力他打下了扎實的研究基礎。“我不僅能夠勝任跨學科實驗室里的科研交叉工作,同時也較好地掌握了多學科背景下創新藥物研發的關鍵環節。”
回憶在中國藥大的三年學習生活,吳鵬程非常感激學校對基礎藥學拔尖人才的重視和培養。“中國藥科大學的‘創新型人才自主培養’模式讓我能夠緊跟現代醫藥產業、生物醫藥領域的最新發展趨勢,大大提高了我的學術前瞻性和科研水平。”
在中國藥大“創新沉浸式師生雙選模式”下,吳鵬程遇到了兩位優秀導師——戴建君教授和鞠艷敏副研究員。不論在科研實驗設計、課題研究、具體的實驗技能還是在日常生活上,兩位老師都給予了他很大的幫助。
“雖然在中國藥大的研究生生涯只有短短三年,但是我收獲頗豐,”吳鵬程說,“我的科研能力、文獻閱讀能力、實驗操作能力以及整體的科研思維都在中國藥科大學的培養下得到了極大提升,同時,學校也為我提供了一個非常好的平臺,讓我能夠接觸到許多中國生物醫藥領域的拔尖優秀人才。”
吳鵬程與戴建君老師
逢山開路、遇水搭橋——良師益友助力圓夢清華
良師益友是科研道路上的重要引路人,在面對科研路上的挑戰時,吳鵬程的兩位導師為他課題順利開展提供了有力支撐。“戴建君老師會積極幫我聯系實驗資源和實驗儀器,包括推進與南京市食品藥品監督檢驗院以及南京農業大學等單位的科研合作;鞠艷敏老師則時刻關心我的科研進展,并且不辭辛苦地陪我前往蘇州生物醫藥產業園區開展課題交流活動,在我撰寫英文文章時也幫我反復修改,提升文章質量。”吳鵬程說。
功夫不負有心人,吳鵬程在碩士研究生第一學期結束時就完成了自己的第一項課題,順利投稿第一篇英文文章,并且成功發表于學科頂尖期刊上,這讓吳鵬程樹立了自己能夠扎扎實實做好paper的信心。
吳鵬程科研成果被學術公眾號轉載
當談及博士階段的規劃時,吳鵬程說:“我的博士研究方向是基因測序及體外診斷,希望可以在科研實踐中將生物醫藥融入新時代發展要求中,做到向而始興,盡可能多地將科研成果轉化為醫藥產品,真正應用于社會,助力健康中國建設。”
吳鵬程生活照
來源:2023年06月27日 南京晨報
通訊員:姜晨、周天健、徐穎、盛佳媛